标签: ,

1.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单选题 (3 分) 3
  1. 直觉的

  2. 诗意的

  3. 意象的

  4. 想象的

2.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单选题 (3 分) 3
  1. “理、事、情”说

  2. “才、胆、识、力”说

  3. “师法自然”说

  4. “妙造自然”说

3.《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单选题 (3 分) 3
  1. 释。

4.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                       时代。
单选题 (3 分) 3
  1. 明清

5.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单选题 (3 分) 3
  1. 诗辨

  2. 诗体

  3. 诗法

  4. 诗评

6.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              、《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单选题 (3 分) 3
  1. 《屈原》

  2. 《离骚》

  3. 《九歌》

  4. 《九辩》

7.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单选题 (3 分) 3
  1. 《红楼梦》

  2. 《水浒传》

  3. 《西游记》

  4. 《三国演义》

8.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单选题 (3 分) 3
  1. “师法自然”说

  2. “才、胆、识、力”说

  3. “理、事、情”说

  4. “妙造自然”说

9.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        ,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单选题 (3 分) 3
  1. 求美

  2. 求实

  3. 求深

  4. 求象

10.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           ”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单选题 (3 分) 3
  1. 余味

  2. 品味

  3. 食味

  4. 气味

11.

严羽毕生“先儒而后佛老”,在诗歌创作上以魏晋乃至盛唐为法,酷好临摹王维和杜甫的诗,对诗歌创作与欣赏皆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其诗论成就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专著《沧浪诗话》中。

判断题 (3 分) 3
12.

简单地说,“韵味”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

判断题 (3 分) 3
13.

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判断题 (3 分) 3
14.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力”即指创作主体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

判断题 (3 分) 3
15.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胆”,即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

判断题 (3 分) 3
16.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

判断题 (3 分) 3
17.

金圣叹提出小说情节的犯中求避问题。小说情节的“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常要遇到的技巧问题之一,所谓“犯”,就是有意地写出相近、相同;“避”,则是指避免情节、人物的重复与雷同。

判断题 (3 分) 3
18.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识”,是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判断题 (3 分) 3
19.

通过对《史记》和《水浒传》两个代表性文本的比较,金圣叹提出了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的根本不同,即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

判断题 (3 分) 3
20.

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认为小说与史传一样,具有劝勉、惩戒的社会认识与批判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提出,小说和史传是有根本区别的,史传是“因文生事”,而小说则是“以文运事”。

判断题 (3 分) 3
21.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简答题 (10 分)
答: 首先, 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 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 性格鲜明的。
再次, 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22.

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

简答题 (10 分)

答: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面。其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又可分为三大块:

(一) “思与境偕”说一一诗境构成论,明确了诗歌意境是“思”与“境”偕亦即主客谐和、情景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美;

(二)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一一诗境特征论,细致周全地探讨了诗歌意境所特有的“韵味”的方方面面;

(三)“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在皎然等的诗歌意境风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诗境风格分出二十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用一.首四言诗来形象、扼要地描述其特征。

23.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简答题 (20 分)

答: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 近而不浮”;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这些诗句所表现的情景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景物具体、鲜明、生动,仿佛就在眼前,而其意味的悠远绵长则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虛实相生的幻境。